手机版 欢迎您!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唐朝李世民有几个儿子都是谁 ,十四个儿子,为何最终却将平庸无能的李治立为太子?

作者:铁马冰河wu 时间:2024-07-21 09:45:30

史载,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个儿子。其中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三个仔是长孙皇后所生。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的规矩,李世民在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事变”刚即帝位时,就已确定李承乾为太子。 彼时的承乾还只是个8岁的熊孩子。

9年后,太上皇李渊崩逝,唐太宗居丧期间命太子承乾代他处理政务,他虽只有17岁,政务却处理得井井有条,且颇有章法。见太子颇具行政才能,亦精明能干,唐太宗甚感欣慰。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承乾本性中与生俱来的一些劣根渐渐显露,加上身边一些宵小之辈的教唆、引诱,他沾染上了不少坏习气,痴迷歌舞,贪恋女色、嘻游无度,而且性格戾狠,残忍嗜杀。

但李承乾又很善于伪装,在父皇以及大臣们的面前,总是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假象,满嘴的仁义道德,忠孝仁慈,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时间一长,慧眼如炬的太宗终于发现了太子的伪善面孔,对他的不良习气和残暴行为也有所察觉,最初还寄希望于他能自正衣冠,知错就改,后来发现此子烂泥糊不上墙,已无可救药,遂产生了将他废黜、另立太子的念头。

太宗雄才大略、英明神武,希望自己的接班人也能继承李氏优秀基因,也是个谋勇兼具、聪慧能干、气度恢廓之人。经仔细比较,他发现魏王李泰各项综合素质均强过李承乾,便打算用老四取代老大。

李泰确实聪明过人,又很善于揣摩父亲的意思,对父亲的心思心领神会,为博取太宗之欢心,他极力仿效古代有为君王的做法,广纳贤才, 养为宾客,还组织这些道德学问很高的智者集体编纂著述。

他取得了太宗恩准,主持编撰了《括地志》一书。这部巨著凝结了众人的智慧结晶,李泰也没少出力,整整用了4年时间,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终于大功告成。唐太宗见这部地理巨制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十分高兴,下诏由皇家收藏,并重重厚赏了魏王李泰。随后,太宗下诏每月增加发给魏王府的钱物,数量甚至超过了太子东宫。

李承乾见四弟李泰很可能要取代自己,又急又恨,思来想去只有一条路可走——除掉魏王李泰。

李承乾感受到父皇将要“改张”,以及来自魏王李泰的威胁,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遂决心铤而走险,举兵造反。

汉王李元昌(李世民同父异母弟)是承乾的叔父,一直力挺承乾 ,陈国公、兵部尚书侯君集等一批王公大臣也是承乾的死党。这些人见太子地位恐将不保, 惟恐殃及自身利益,于是暗室密谋,准备谋反。就在他们磨刀霍霍、准备杀入宫中夺取皇位时,一件意外之事突发:齐王李祐抢先在齐州起兵造反了。

李祐是太宗五子,李泰的异母弟,封齐王、兼齐州都督,他在母舅阴弘智的撺掇、襄助下,暗地里招兵买马,打造兵器,积蓄实力,阴欲谋反,目的也是奔着皇位去的。

贞观十七年(643年)夏秋之交,李祐正式发起了叛乱。唐太宗大怒,命开国宿将李世勣率大军平叛。齐王李祐无谋无勇,根本没有任何军事经验,麾下又都是些乌合之众,基本没经严格训练。在李世勣的重兵攻击下,齐州军马很快崩溃。齐王祐被活捉后押回长安,太宗将其赐死,阴弘智等同伙44人均被处决。

齐王李祐造反案牵扯到太子承乾的心腹纥干承基,因此他也被逮捕并被判处死刑。在狱中,纥干承基为了活命,索性把太子李承乾阴谋造反的事全盘招供了出来。唐太宗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要起兵造自己的反,这“现世报”让他又惊又气。他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亲自查案,结果纥干承基的供述属实。太宗恼羞成怒,立即颁下一道诏书,将太子贬为庶人,监禁于右领军所,终身不释,赐汉王李元昌自尽,协同作乱的侯君集等人全部斩首示众。一场策划已久的政变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宣告流产了。

齐王李祐、太子李承乾之乱被平息后,魏王李泰心中暗喜,极力奉承父皇,想尽早被立为接班人。《旧唐书》记载:某日,李泰虚情假意地对太宗说:“如果我有儿子,我死时一定会杀掉儿子传位给晋王(指李治,意思是兄终弟及,以免出现主少国疑的不利局面)”。太宗闻言大悦,在大臣们面前点赞李泰心胸开阔,有帝王气度。但是长孙无忌、褚遂良、房玄龄等老臣均不以为然,认为魏王一向心口不一,人前人后两张皮,主张立性格宽仁的晋王李治为储君。

李泰得知长孙无忌等重臣不看好自己,反对自己当太子,大为恐慌,随即又想出一招,他对晋王李治说“你一向与叛逆(汉王)李元昌关系亲密,如今他谋反已认罪伏诛,你难道能摘清自己 、置身事外吗” ?

李治为人一贯懦弱,经他一刺激,内心异常恐慌,便整日茶饭不思,睡不安枕,愁眉苦脸,失魂落魄。

唐太宗见他面容憔悴,一副心事重重、魂不守舍的衰样,心里觉得奇怪,经再三追问,李治才一五一十地说出实情。太宗没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魏王李泰心思如此诡谲,手段如此下作,同时又想到废太子李承乾曾经对自己说过:“我本已贵为太子,夫复何求?今日谋反全因魏王所逼。如果您改立他为储,他的奸计也就得逞了” 。

思来想去,太宗心灰意冷,兴味索然,觉得自己看好的、稍有能力的儿子皆阴险狡诈、行事不择手段之辈,考虑来掂量去,他想到了晋王李治,这小子性格仁懦,胆怯怕事,拿不起也放不下,不像登高望远、拔山吞海、聪察明断的睿智之君,他虽不理想,好歹心思单纯,没有坏心眼,背后又有长孙无忌等能臣支持,如今也只有立他为太子了。

某日,太宗特召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于志宁等几位亲信大臣入殿议事,他心情沉重的说:“想不到朕的三子一弟皆是忤逆之辈,行为如此不堪,令我感到意志消沉,活着没有意思” 。话音刚落,他拔出佩剑,欲挥剑自刎,褚遂良一把抱住他,夺下宝剑,长孙无忌等人慌忙好言劝慰,并问他在立储一事上作何打算?太宗见这出自导自演的苦情戏有了效果,于是说:“朕比来比去,只有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了”。长孙无忌(李治亲舅)等本就是此意,一听太宗如此说,大喜过望,立马道:“陛下英明,臣等谨遵圣旨,有胆敢异议者,臣请斩之”。

随后,太宗下旨幽禁魏王李泰,同时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上位后最热衷的是在后宫里与嫔妃 、宫娥们鬼混,他虽非心狠手辣之辈 ,但却是昏聩无能 、耽于声色之庸人,后来他不听褚遂良、李世勣等勋臣的苦劝,废黜了王皇后,改立权谋狠辣的武则天为后,不仅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还差点将花团锦簇的锦绣大唐掀了个天翻地覆.......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攒百科 鲁ICP备20240986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