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升学难,城镇人口与城镇户籍人口被区别对待?
城镇人口和城镇户籍人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年中国城镇化率是65.22%。城镇人口9.1亿人中就有超过2亿多没在城镇中落户。
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总数,包括了城镇居民和非农业人口。这个数据通常是由国家统计局等机构公布的,是城市规划、社会发展等方面重要的参考指标。
城镇户籍人口是指在城镇或农村有正式户口的人口,是一个人口管理上的概念。户籍人口是由国家统计机关和人民政府进行统计和管理的,用干确定人口分布和提供公共服务。户籍人口又分为城市户籍人口和农村户籍人口。它通常用于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在中国,户籍制度分为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城市户籍人口是指在城市有正式户口登记的人口,农村户籍人口是指在农村有正式户口登记的人口。通常情况下,城市人口大于城市户籍人口,因为有很多居住在城市但还没有落户的人口。这也是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随迁子女教育
随迁子女及其家庭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仅是在城市有学上,还在于要获得更持续的教育,以为在城市更好生活积累人力资本。笔者在多地的实地访谈中了解到,许多随迁子女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是“城里人”,期望留在“熟悉”的流入城市,而不是回到“陌生”的家乡。他们期待自己在未来的中考、高考中,能与身边的本地户籍同龄人获得一样的待遇,但现实中,因无法在流入地同等参加中考和高考,他们不得不未雨绸缪,提前返回原籍,由“流动”转 为“留守”状态,或放弃普通高中,转而接受中职、高职教育。还有很多家庭,在居住证办理、积分上显得焦虑。
二元户籍制度下,随迁子女的双重身份,既是一种羁绊,也是激发其能动性的重要资源。在此背景下,城市包容性不足,外来人口市民化滞后,优质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就成为新时期随迁子女教育面临的突出矛盾。
可以预期,只要落户限制没有完全放开,教育与户籍捆绑的体制没有彻底打破,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入学、升学的门槛将依然存在。为能读普通高中,能考大学以实现阶层的跃升,流动转留守、大城市转小城市,将继续成为相当一部分随迁子女的选择,但转学带来的亲子分离、学业成绩下降乃至学业中断,将是这部分儿童不得不面对的风险。
从发展的眼光看,随迁子女教育困境突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脱离庞大的随迁子女群体空谈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取的。无论是大城市、特大城市,还是超大城市,既需要创新型高精尖人才,也需要大量服务人员,全体随迁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理应得到保障。
二、户籍制度改革
8月3日,公安部谈户籍制度改革提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一环。公安部充分发挥人口管理对于人口有序流动的牵引作用,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一是推动各地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二是进一步放宽集体户设立条件,鼓励各地在人才市场、众创空间以及乡镇(街道)或者村(社区)设立集体户,更好地便利群众落户。
公平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总是在改革中不断进步的,期待我们的社会未来越来越公平!